本內容刊登於巨報905期
巨報達人
有琴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文.攝/記者謝昀蓉
前陣子在嘉義城隍廟所舉辦的一場學術研討會中,邀請來古琴專家林立正以及他的兒子林法來演奏,博得了滿堂喝采。古琴,充滿了中國古典氣息的文人樂器,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佔得一席之地?林家父子又是怎樣與古琴解下這個不解之緣?且讓我們一同來了解。
焦點人物:古琴達人-林立正、林法
工作年資:三十餘年
古琴,終生不變的執著
蓄著一頭霜雪般的長髮,彷彿穿越時空從古代來到現代的林立正先生,就像他的名字那樣,擁有一股頂天立地又正氣凜然的神韻。而在他背後的故事更是傳奇,不但做過浪跡天涯的船員、大有巴士的司機,還因緣際會做了藝術學院裡最深藏不漏的「工友」,當然唯一不變的執著,是一做就做了三十餘年的古琴製琴師。
「能夠活在自己喜愛的東西裡,不是很痛快嗎?」因為年輕時朋友學習古琴,使得略懂木工、漆工的林先生,開始嘗試古琴的製作。憑藉著山東人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就這樣越鑽越深,後來還成立了 梓作坊工作室,在業界頗享盛名。在台灣,會彈奏古琴的人口約只有兩、三百人,製琴師更是屈指可數,因此林先生的古琴專業也備受重視。
在古代,製琴是只傳子的獨門技術,而林先生的人生理想也有二兒子林法來承襲。別瞧帥氣的林法跟時下的年輕人沒兩樣,其實他在耳濡目染之下,已習得製琴、彈琴的好功夫,並曾獲得中國青少年藝術大賽古琴青年專業組銅獎、全國古琴大賽青年職業組優秀演奏獎等殊榮。
曲高和寡的中國樂器
在以流行歌曲為主流的現代,古琴音樂並不多見。也許在電影場景中能聽到幾段,再不然就得上中國庭園的餐廳,才能聽到古琴悠揚的樂音。而且想要培養子女走上音樂之路的父母,大多選擇西洋樂器居多,中國傳統樂器反而容易被忽略。
林法先生表示,不少人學音樂都是三分鐘熱度,像父親如此擇善固執、堅持傳統的人已不多見。記得父親常教導他們,「一旦你喜歡上了某事物,就不要輕易放棄,要堅持初衷不斷往前進。」受到父親啟發的他,也到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攻讀古琴演奏,為繼承父親的衣缽作準備。
古琴小檔案:
古琴又稱七弦琴,不同於古箏。它是中國文人用來修身養性的一項樂器,位列琴棋書畫之首,在古代是地位最崇高的樂器。在2003年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因此,古琴不僅是樂器而已,還富有深刻的文化意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