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內容刊登於巨報936期)96/1/26~96/1/29



在社區到處都是美化牆壁的壁畫


 



右圖:擁有360年歷史的紅毛井
左圖:手繪的紅毛井,是否更添古早味呢


最佳「井」色 飲水360年
蘭井里的故事要從紅毛井說起,相傳古時戰爭就因為士兵與居民飲用了紅毛井的水,才能保持體力作戰,進而戰勝‧‧‧。這口古井,不只是嘉義人的老舊蹟,更是蘭井里精神指標所在。
記者/郭姿纓採訪報導


 早期蘭井里又叫「紅毛井社區」,這口紅毛井是嘉義市內年代最久的史蹟,擁有約360年歷史,是荷蘭人據台時期所鑿。荷蘭人約於1637年勢力擴達諸羅山社(即嘉義古名),為了生活所需用水開挖此井作為水源,而荷蘭人頭髮為紅色,漢人稱之為紅毛人,因而將他們所鑿的井稱為「紅毛井」。
 古時紅毛井的井水甘泉甜美,還曾被稱為「蘭井泉甘」而列入諸羅八景之一,亦為蘭井里名的由來;台灣早期的農業社會,鑿井取水是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諸羅城也從這裡發展出最早的市街規模,一直到現在,紅毛井的周圍仍是嘉義市最熱鬧的傳統市集(東市場、共和市場)。
 蘭井里現任里長黃炳輝,人稱阿輝伯,在他擔任里長後,將房屋倒塌及被當成垃圾場的兩處空地,在與眾多居民努力下,整理成現在的社區小公園;每到黃昏時,社區居民總愛到公園裡散步聊天,更是無形中拉近了居民的情感。
 值得一談的是,當初整理社區公園的過程中,竟意外發現一口古井,在經過成功大學教授鑑定後,才知道這口古井擁有二百多年歷史,而這也道出早期紅毛井社區鑿有多處古井,只是隨著現代化,古井皆被掩蓋封井,可惜了許多供後人懷舊的古蹟。但就算如此,在社區居民巧妙利用下,將此口古井轉變為澆花洗滌之用,一股幽然古井風情,也正悄悄在蘭井里蔓延開來。


人物專訪



蘭井里里長與紅毛井發展協會里事長-黃炳輝,70歲
 「炳輝西藥房」為蘭井里里長黃炳輝所開設,已連續擔任二屆蘭井里里長,亦有社區規劃師執照;里長回憶起年少那個時代還沒有西藥房,常從嘉義市區騎著腳踏車到布袋、番路,挨家挨戶去「寄藥包仔」(台),把數種藥類放在人家家裡,像萬金油、胃散等,直到下個月再去看藥量被用掉多少,不足的再補足,用掉的藥才收錢,但因可以賒帳,導致常常一天收不到能吃一碗麵的錢。後來時代轉變,頂下現在這家西藥房,也就這樣經營了近40餘年(現已退休),成了里民口中開西藥房的里長伯。



紅毛井發展協會總幹事-陳榮森,52歲
 協會自92年成立已四年,而陳總幹事一路跟著協會成長與付出。當初會成立社區發展協會是因里長覺得成立協會比較能為社區做事,所以成立後亦常配合政府宣傳,每每在節日舉辦社區活動,如元宵節搓湯圓、清明節包春捲等,由於協會想要改善早期居民因位處市場,常有利益交換的觀念,希望能藉由舉辦活動,連絡社區居民的情感,改善社區形象。陳總幹事擁有社區規劃帥執照,全嘉義市只有35位社區規劃師,而陳總幹事亦是「古井風雲錄」此社區刊物之催生者。



環保志工隊-陳素敏,63歲
 加入志工隊至今已二年多,陳大姐與一群伙伴每個星期都會撥出一天來打掃蘭井里社區,包括社區公園、街道、活動場地等。陳大姐說:「不只可以為社區盡一點心力,也是為了讓我們的社區看起來更乾淨,居家環境能更整潔!」



環保志工們正為社區環境做打掃

 



鄰近蘭井里的共和傳統市場


 




原為房屋倒塌混亂的第二社區公園


 



看得出第一社區公園原是垃圾場嗎?


 



山茶花,美麗大方的外型惹人喜愛


 



連續三年榮獲植樹綠美化活動全國模範


 



炮杖花,又名「黃金西北雨」


 



蘭井里的社區刊物-古井風雲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巨報 的頭像
    巨報

    嘉義在地報~巨報部落格

    巨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