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內容刊登於巨報967期二版     96/5/22~5/24


名人開講-李家同


我在印度看見生命
垂死之家16歲少年乞丐絕食求死。


身為科學人,卻擁有深刻人文關懷的李家同教授,蒞臨嘉義縣創新學院,分享他在印度垂死之家的服務經驗,讓聽眾們不禁動容。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精彩的演講內容!


記者/謝昀蓉整理報導


焦點人物:李家同
學歷:美國柏克萊大學電算系博士
經歷:清華大學教務長兼代校長、靜宜大學校長、暨南大學校長
現職:暨南大學資訊工程系及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作品:《讓高牆倒下吧》《陌生人》《幕永不落下》《鐘聲又再響起》《第21頁》《一切從基本做起》等。
講題:看重自己、熱愛生命-我在印度加爾各達垂死之家的服務經驗
語錄:
1.一個負責任的社會,不應該讓窮人陷入永久的貧困。
2.德蕾莎修女曾說:愛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漠不關心。但願我們不要對社會上的弱勢者漠不關心。
3.幫助別人不能帶有施捨的心情。
4.我們很多覺得沒什麼的東西,在窮人的眼中是很珍貴的。           


 著作等身的李家同教授,在演講一開場就以統計數據來說明:「世界上大部分財富集中在少數人的手裡,而有四分之一的人,正處於貧窮的困境中」。李教授還說,因為到印度加爾各答垂死之家做義工,才讓他了解到人類貧困的真實情況。
 在印度,由於政府腐敗及種姓制度,使得許多人陷入窮困賴垃圾維生,甚至還有垃圾山崩塌,以致於壓死數百位窮人的事件,而這些僥倖被救回的窮人,第一個反應竟是再回頭去撿垃圾山的東西來吃。
 李教授曾在印度搭計程車,遇到成堆小孩圍繞乞討的經驗,但司機告誡絕不能心軟給錢,否則會引來更多人,計程車就會開不了。許多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物資,在印度窮人的眼中是遙不可及的,比方說沒有自來水,得去撈水溝的水來喝。即使窮人處境艱辛,但仍得不到政府或社會的幫助,賤民階級被排斥,還發生被活活打死的悲慘案例。
 在垂死之家擔任過義工的李教授說了一件令人心酸的小故事,一位16歲少年,第四次被送進來,前三次他都活著出去,然而第四次他卻以絕食方式,下定決心這次一定要死!只因為他不想再繼續當乞丐。果然,他如願了。但死後送往火葬場,卻還遭到覓食的鳥兒接近要啄食他的身體。當時他兩眼睜開,似乎有著「無語問蒼天」之嘆。
 走過滿街都是乞丐的印度,李教授呼籲,人類應該彼此相愛,對於窮人不該視而不見,假裝他們不存在,而是要盡力去幫助世界上不幸的人。


與李家同教授的Q&A
Q一:為何您從事科學研究,卻能擁有深刻的人文素養以及人道關懷的精神?
李:並不是科學人就不可以關懷別人,很多學人文的也不見得關懷人家,甚至坐在咖啡館裡風花雪月。所以我覺得人道關懷應該是不分對象身份的。至於人文素養,我並不覺得自己很有人文素養,只是比較常閱讀、讀些英文新聞雜誌,有些國際觀而已。


Q二:在鄉下有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甚至出現越來越多的拾荒者,請問社會怎麼幫助他們?
李:一個人找不到工作,是因為缺乏競爭力,我們不能救濟所有的人,但是一定要教育他們的下一代,讓他們更有競爭力,才能免於貧窮。


Q三:印度那邊的賤民可以透過學習擺脫貧窮嗎?
李:由於印度實行種姓制度的關係,所以社會上的階級分明,很少有階層的流動。除了印度政府腐敗之外,印度的高級知識份子也對窮人漠不關心,因此很難解決這樣的社會問題。



小編後記:
演講中,李教授分享了許多感人的小故事,有催人熱淚的,也有讓人莞爾一笑的,且如同李教授書中的文章,充滿啟發性。此外,李教授筆下的故事也逼真到讓人想問:「這是真的嗎?」成為演講會場中另一段有趣的小插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巨報 的頭像
    巨報

    嘉義在地報~巨報部落格

    巨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