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刊登於巨報1160期四版 98/11/10~98/11/16
記者/王薏茹趴趴走報導
咚咚咚…一陣陣的鼓聲,響徹雲霄,也讓育英里跳鼓陣更有看頭!位於嘉義市西區的育英里,除了有精采的跳鼓陣,聯繫里民情感交流,里內更有不少老東西,等待你我去發掘!快跟著小編找出育英里那不能說的秘密!
嘉市西區育英里小檔案
人口:914戶,2658人(98年10月統計)
面積:約0﹒22平方公里
範圍:垂楊路、興中街、興業東路、民生南路、崇文街、國華街圍成的不規則形狀
里長:林峯輝
電話:05-2290166
里辦公室:嘉義市國華街50號
里名緣起:育英里與導民、華明、致遠里,都屬日治時期玉川町範圍,光復後因育英里內設有國立嘉義女中,便以「作育英才」涵義命名,里內多屬文教住宅區。
跳鼓陣 跳出人情趣味
提起育英里,最有名氣的便是「跳鼓陣」,是一種相當激烈的民俗技藝運動。已成立快兩年的育英里跳鼓陣,甚至有70歲阿嬤及8歲小朋友參加,二十多位成員橫跨老中青三代,不畏練習時的艱難,跳起陣法來絕不馬虎。人人隨著鼓聲、鑼聲,賣力扭擺身軀,踩著獨特舞步,展現熱鬧氛圍與里民間相互合作默契。
相傳跳鼓陣是明末清初,鄭成功反清復明時,招募軍隊的比武大賽,以戰鼓在旁發號司令、敲擊助威,而清朝統治台灣後,歷經時空轉變,以花鼓取代戰鼓,加入許多韻律動作,逐漸成為民間節慶廟會常見的民俗藝陣。
里長林峯輝表示,日治時期屬玉川町範圍的育英里,因玉川町公廟-嘉興宮,主祀延平郡王及三王吳府千歲,加上鄰近崇文國小舞蹈班有跳鼓陣課程,才結合學校及社區資源創立跳鼓陣,且跳脫傳統廟宇拘束,表演衣服鮮豔亮麗,融合獨特舞步及舞蹈,獲得不少邀約演出機會,更增添里民情感交流與互動。
育英里跳鼓陣成員橫跨老中青三代,表演起來活力十足,毫不遜色。(圖/里長林峯輝提供)
育英老街 巷弄藏祕寶
來育英里,你一定要到永安街246巷46弄逛逛!身為里內歷史最久的老街,除了隨處可見老房子樣貌,巷弄裡還有南部七縣市知名雕刻家、近百年古井、50年代沿街叫賣的雜細車、40年以上的純手工薑母餅,就連日據時代建蓋的毛坑公廁都找得到,不禁令人為之驚嘆。
住在巷子裡高齡77歲的鄭阿嬤透露,已逝丈夫薛水樹雖然只有國小畢業,雕刻時構圖卻能深植腦海,深厚雕刻功夫,更曾有人遠從日本前來答謝,致贈日本棉紙及獎狀。薛水樹兒子薛國榮也表示,像是嘉義市朝天宮,廟內的龍柱、門神等木雕,就是薛家代表作。無奈隨著大陸市場衝擊,許多雕刻家已另謀出路。
至於50年代沿街叫賣的雜細車,原本從事建築工作、今年82歲的李榮濱阿公,一賣就賣了50幾年,從批貨到販售一手經營包辦,現在每天早晚一樣會推著雜細車沿民生南路等路段叫賣,頗為有趣。而40年以上的純手工薑母餅,單純用低筋麵粉及自熬的薑母糖做成,冬天才製作販售,專門賣給大盤商,想嚐鮮的人,就到傳統市場找找吧!
再往巷弄深處走去,可要仔細睜大眼,才能發現藏身在民宅旁的近百年古井及日據時期的毛坑公廁。位於黃政發創立的白文雕刻社裡,有個80幾年古井,為居民早期飲用水來源,現則單純為黃家人日常洗滌用水。而日據時代的毛坑公廁,以紅磚頭搭建,配上舊式木門及門閂,至今仍有人使用喔!
育英居 關照里民健康
不說你不知道,育英里老人人口約有400至500位。據政府96年老人化統計,前三名分別為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而嘉義市96年老人化數據為10%,育英里在嘉義市108里中就佔了11%,老年人口比例偏高,便於同年向內政部社會司申請經費成立「健康關懷小站」,也就是里內的「育英居」。
成立兩年的育英居,由里長林峯輝提供自家50年老屋為場地,嘉義榮民醫院醫護人員定時提供諮詢、講座等服務,平時則由社區志工幫里民量血壓、電訪關懷老人健康狀況等,且育英居同時也是里內舉辦手工藝、書法等活動地點。屋裡滿滿的手工藝品,也讓關懷小站變得既熱鬧又溫馨。
巷子裡的彩繪牆,由小朋友構圖,里民幫忙彩繪完成。
里民分組完成的馬賽克拼貼圖,饒富趣味。
育英居為50年土角厝,也是里內特有的健康關懷小站。
老闆林順琮正在製作嘉義市少見的薑母餅。
薑母餅吃起來香脆獨特,散發濃郁薑味。
育英老街上,仍可看見土角厝、竹管仔厝。
今年82歲的李阿公,已推著雜細車販售明星花露水、牙刷等雜貨50幾年。
薛家費時約3個月,以檜木雕成的菊花,刀工細膩傳神,不少廟宇節慶時都會借用展示。
80幾年的古井,現在還能取水使用喔!(感謝屋主黃政發示範)
龍山宮為嘉義市唯一的包公廟,由邱姓家族神壇(龍獅壇)轉變成廟宇,也是育英里的投開票所。
紅色木柵門,俗稱「讀冊門」,造型簡單可愛。
育英里里長-林峯輝
陳媽媽不僅是育英居志工,還跟女兒、孫子一起加入跳鼓陣,女婿則擔任跳鼓陣攝影師,幾乎全家總動員參加喔!
★更多在地生活資訊/求職求才/租屋跳蚤/旅遊美食,
請速洽嘉義在地報~巨報網站:www.GBO.com.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