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內容刊登於巨報1285期六版 101/4/23~101/4/30


徐銘謙:「千里步道就在你身旁。」


記者/王薏茹報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記憶深刻的步道。」徐銘謙引用千里步道發起人之一小野的說法,告訴大家千里步道如何透過結合民間力量,以文字或GPS定位,用行腳或單車方式實地走訪,體驗當地人文風情,串聯出一條3千公里,包含山、海、屯路線的千里步道環島路網。


徐銘謙小檔案
現任: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副執行長、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兼任講師
經歷:2007年獲客委會補助,前往美國東岸阿帕拉契山徑學習步道志工經驗,回國後持續推動台灣步道志工運動。
著作:《地圖上最美的問號:追尋夢幻步道的旅程》、合著《千里步道,環島慢行:一生一定要走一段的土地之旅》等書。
官網:www.tmitrail.org.tw


→徐銘謙


鄉野三害 破壞自然環境
 「除草劑、水銀燈、水泥化」是千里步道發起人之一黃武雄提出的鄉野三害觀點,徐銘謙解釋,除草劑會毒害土地,徹夜不關的水銀燈,則會影響自然生物作息,而如影隨形的水泥護欄、山路水泥化等,用水泥架構出安全環境,卻使土地無法呼吸,嚴重破壞生態自然環境。即使是時下所謂的「生態工法」,裡面依舊使用水泥,而非傳統砌石方式,一樣也會破壞環境生態。
 此外,徐銘謙也分享了千里步道發起人之一徐仁修的小故事。孩童時代,徐仁修有個秘密花園,那裡有條美麗溪流,兩岸種滿樹,婆婆媽媽在河邊洗衣時,也能抒發心理壓力,在岸樹旁那被人稱作荒野的地方,其實住著許多生物。
 例如有一次,徐仁修小時候為了將豬肉洗乾淨,把肉放入小溪中沖洗,結果拿起來一看,有三隻蝦子夾在豬肉上。像這樣的生態鏈,讓早期生活廢水即使排入河中,也有生物幫忙分解,但後來那條溪在地方建設經費下,岸樹被水泥護岸取代,生物不見了,河川也開始發臭,人們不再去河邊洗衣,人與人間的隔閡也逐漸增加。


11號國道 串聯心之步道
 為讓大家體驗用雙手、雙腳、雙輪,以友善環境方式,透過實地走訪,親近自然、守護大地,希望有一條不經大興土木、沒有「鄉野三害」、專為雙腳與單車設立,且能串連台灣各地美麗風光的千里步道,便由黃武雄、徐仁修、小野三人共同發起,透過「千里步道籌劃中心」集結民間力量,歷時5年,於2010年公佈總長約3千公里,包含山、海、屯路線的千里步道環島路網。
 「在台3線、台9線等大馬路開通前,社區間相通的路有無限可能。」徐銘謙透露,「步道是一種空間概念,也是時間概念」,將步道結合當地文史景點、生活方式、生態環保觀念等,旅程中就會帶來許多意外驚喜。此外,她建議走步道時可參考千里步道出門三原則,食物零里程、零廢棄物、減少排碳量,以雙腳或騎單車造訪,食用當地食物,及自備環保餐具的綠背包,不僅可跟社區居民有更多互動,瞭解在地文化,還能促進小民經濟,節能減碳。



↑ 台灣守護地圖紀錄台灣各地景觀環境與面臨問題,可於千里步道網站購得。



↑ 演講後,徐銘謙幫書迷簽名、合照留念。


★更多在地生活資訊/求職求才/租屋跳蚤/旅遊美食,
請速洽嘉義在地報~巨報網站:www.GBO.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巨報 的頭像
    巨報

    嘉義在地報~巨報部落格

    巨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