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刊登於巨報1321期二版 101/12/31~102/1/7
功能性電刺激 改善中風病症
記者/王薏茹報導
許多中風病患經過3至6個月黃金復健期後,仍然有吞嚥、走路姿勢不正確等後移症,祥太醫院復健科主任暨台大醫院復健部兼任主治醫師葉書銘,將介紹近年來科技研發如何幫助醫療進展,透過「功能性」電刺激儀器,幫助中風患者改善後遺症、恢復正常身體機能。
案例一:喉嚨內吞嚥動作看不到,怎麼教?
就在去年寒流來襲之際,阿珠姨如同往常起床,準備到浴室刷牙洗臉時,才剛離開床舖沒幾步,阿珠姨突然覺得右側手腳無力,一陣癱軟後,就這麼跌坐在房間。緊急送醫後,診斷為左大腦中風合併失語症及吞嚥困難,開始接受復健治療。
去年年底中風的57歲阿珠姨,因左腦中風喪失吞嚥、語言能力,靠著傳統喉部刺激、安全吞嚥姿勢訓練,吞嚥能力依舊沒有太大改善,後來透過「功能性」電刺激方式,阿珠姨在儀器的幫助下,慢慢恢復吞嚥能力,從剛開始能吞布丁、稀飯等糊狀物,到現在能自己咀嚼更多食物,這樣的轉變,讓阿珠姨內心雀躍無比,「原來我也辦得到」!
醫師來解惑
「吞嚥的動作,是相當重要的身體機能。而吃飯,更是人生的一大享受。」祥太醫院復健科葉書銘醫師表示,例如案例一中的阿珠姨,腦中風患者很多會影響吃東西和講話,以吞嚥動作而言,「中風患者常在吞嚥時,喉嚨上提力量或反應不足,導致無法及時關閉氣管而造成嗆咳」。「功能性」吞嚥電刺激治療可透過同步的電刺激動作,促使喉嚨在吞嚥時做出應有的上提反應,在一連串類似動作學習過程中,使週邊的動作反應回饋大腦,病患就能因此慢慢學會吞嚥動作。
祥太醫院復健科葉書銘醫師透露,傳統肌肉電刺激方式,是刺激肌肉收縮,以延遲肌肉萎縮為主;而「功能性」電刺激,則是透過儀器偵測,讓目標肌肉特定動作發生時同步收縮,產生「功能」。
以功能性吞嚥電刺激器為例,該儀器透過喉部貼片感測喉部動作訊號,在舌根動作、吞嚥開始時同步刺激喉嚨上提,完成吞嚥動作,同時也促進身體記住這樣的流程。此外,還有「生物回饋」功能,藉由儀器分析,發出聲音或螢幕波形,幫助患者確認吞嚥動作是否有效,使中風病患學習吞嚥動作。
案例二:小腿功能性電刺激,改善垂足問題。
今年年初,71歲的勇伯在公園與老友們下象棋時,正想拿「將軍」進攻對手時,發現手不聽使喚,就連講出來的話也含糊不清。原本老友還笑著勇伯「是不是要贏棋太興奮,連話都說不清?」,但一旁有人注意到勇伯神色不對勁,懷疑勇伯可能中風,趕緊送醫診斷。
經過醫師診斷,勇伯罹患「梗塞型腦中風」,並把握中風前3至6個月的黃金期復健,恢復行走功能。但腳踝還是不聽使喚,跨步時總會造成腳踝內翻與垂足,需依靠踝足副木固定來改善步態。最近醫師建議,小腿功能性電刺激器,可取代副木功能,讓勇伯的腳走路時,腳板能主動抬起,改善垂足現象,走路姿態也變得較為穩定、安全。
醫師來解惑
「在黃金復健期後,雖患者透過積極復健訓練恢復行走功能,但仍常因患肢張力,造成腳踝內翻、垂足,影響步態。」某些中風病患走路時,因腳踝控制功能受損,使走路時足踝無法背曲(腳踝上抬),產生「垂足」現象,因此會使用打圈方式提起腳部,或讓身體歪向健側抬高患肢,這些代償性的步態不僅影響走路時的美觀、效率,有時還影響行走安全,長期用不正確的代償步態行走還可能造成其他部位的傷害。
祥太醫院復健科葉書銘醫師表示,除了使用傳統踝足副木固定,近年來也發展出小腿功能性電刺激治療,透過功能性電流,刺激小腿前側(脛前肌)肌肉收縮,使腳板主動做出上勾動作,不僅可改善中風患者步態,也可避免踝關節僵硬。
中風病患步態不正確,久了會造成什麼影響?祥太醫院復健科葉書銘醫師表示,若不改正錯誤走路方式,將造成中風患者雙側膝關節易痠等過度使用,而提早出現退化關節炎,不僅走路動作不快,更易因走路步態錯誤,產生重心不穩等問題,形成病患安全問題。若能藉由小腿功能性電刺激儀器,不僅可改善垂足問題,也能幫助病患重新學會正確走路方式。
小腿功能性電刺激儀器
協助中風患者因上運動神經元損傷造成垂足問題,在各種不同步長、速度組合下,透過復健治療師控制電極,使中風病患踝足關節做出背屈動作,改善垂足,學習更自然、有效率以及安全的步態。
→ 小腿功能性電刺激儀器
→ 踝足副木示意圖
垂足復健治療比較表(如下圖)
資料來源:祥太醫院復健科提供
版面調動
原定本期講解中風後如何靠復健治療減少張力問題,因應版面調動,將延後兩週分享。下禮拜祥太醫院復健科葉書銘醫師,將先分享復健科約束治療(CIMT),能對中風患者帶來多少助益!
祥太醫院
呼吸照護、復健治療、護理之家、洗腎中心
復健科主任醫師葉書銘
經歷: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部兼任主治醫師、前署立嘉義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等
地址:嘉義市延平街490號(舊酒廠對面永和街口)
電話:05-2230398
★更多在地生活資訊/求職求才/租屋跳蚤/旅遊美食,
請速洽嘉義在地報~巨報網站:www.GBO.com.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