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刊登於巨報1357期六版 102/9/16~102/9/23

 

原生種VS外來種 抗「蜥」大作戰

 

記者/王薏茹報導
 你知道嗎?全球惡名昭彰、繁殖力強的外來種「沙氏變色蜥」,正影響著台灣原棲地生物多樣性,嚴重危害台灣原生物種生存。經專家學者研究發現,嘉義縣水上鄉三界埔、花蓮七星潭,為台灣已知密度最高的沙氏變色蜥繁殖點。儘管政府曾下令捕殺,但成效有限,近年嘉義市王田里社區等處依舊有少量蹤跡。
 為防止外來種持續擴散,荒野嘉義炫蜂親子團今年8月於王田里惜福公園舉辦「Hold住生態平衡」活動,由真理大學生態觀光經營學系講師暨環境教育及生態保育研究推廣中心生態保育組組長莊孟憲及助教團隊,教導小朋友認識原生種與外來種的差異,並以橡皮筋進行射殺沙氏變色蜥活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育觀念。若民眾發現住家附近有沙氏變色蜥出沒,請來電通報(06-5703100轉7453助教鄭有成),為台灣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

 

 

↑ 台灣原生特有種-斯文豪氏攀木蜥

 

 

 

 

↑ 外來種-沙氏變色蜥

 

什麼是外來種?
 泛指非原地分布,透過人為有意或無意引入的生物種類。外來種生物會跟本土生態地位相似的原生種競爭,導致原生種逐漸消失。外來種的進入與入侵,最大差別在於是否繁衍出下一代,例如沙氏變色蜥、巴西龜、小花蔓澤蘭、吳郭魚、魚虎、家八哥、福壽螺、非洲大蝸牛、紅火蟻等,都是對台灣生態造成危害的外來種。

 

沙氏變色蜥小檔案
原產:中美洲古巴、巴哈馬一帶
外型:喉部有橘紅色且佈滿黃白色斑點的肉垂,求偶或警戒時會一收一放,身體會因外在環境變色,有淺褐色至黑色等多種變化。
簡介:繁殖力強,從3至12月都能生,每隻母蜥一年可生2、3次,每次2顆蛋,體型小、動作快、善躲藏、不挑食、兇猛,與台灣本土斯文豪氏攀木蜥(俗稱肚定)因食物、生活空間相近,造成嚴重生態影響。

 

 

講師莊孟憲(下圖右)與助教鄭有成(下圖左)<資訊更正:出刊時誤植莊老師職稱為教授,特此更正>
 目前沙氏變色蜥在台灣的擴散區域固定,但繁殖力強。針對已知地點除繼續執行移除動作、苗圃檢查、提高戒備等,若有民眾通報,將針對該地區執行三次以上野地調查,確定為擴散點才執行後續移除計畫。

 

 

荒野嘉義炫蜂親子團團長桃子
 透過像射殺沙氏變色蜥等實際活動,讓生態教育從小紮根,親子關係也更緊密。接下來9月28日的國際淨灘活動,也歡迎民眾一同報名參加,為東石淨灘。

 

 

更多在地生活資訊/求職求才/租屋跳蚤/旅遊美食,
請速洽嘉義在地報~巨報網站:www.GBO.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巨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