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刊登於巨報1304期六版 101/9/3~101/9/10


「灶」做不誤 莊聲作灶一甲子


記者/王薏茹報導
 你記憶中的「灶腳」長什麼樣子?灶腳意即廚房,來自於早期人們煮飯燒菜前,須先在爐灶中放柴升火,為避免煙霧瀰漫,多設於住家角落而得名。儘管瓦斯爐改變大家對灶的依賴,但在嘉義市國華街與蘭井街口、今年84歲的莊聲阿公,憑著60幾年老經驗,至今仍堅持用雙手親自作灶,默默在嘉義市區,傳承著這份老技藝。



靠作灶 餵飽全家人
 原本從事水泥工的莊聲,在某次應客戶要求下作灶,考量當時作灶時間自由、彈性,錢又能自己賺,因此轉行作灶。60幾年作灶經驗,不僅讓莊聲跑遍台東、桃園、新竹、澎湖等地,與妻子林金枝共同打拼,養活七名子女,也見證了作灶業的興衰。
 「最盛時期,嘉義約有20幾家作灶。」莊聲回憶著說,自己老家在福建泉州,民國36年在舅舅貨船上幫忙,往返大陸與台灣,2年後大陸淪陷,只好留在台灣落地生根,因緣際會下,無師自通開始作灶,甚至還收過學徒。
 隨著年歲增長及時代變遷,莊聲以「老人工」形容作灶業,比起以前最多一天能接兩個大灶,現在可能一年做不到幾口灶,他仍堅持用老邁的雙手,敲著紅磚、和著水泥,慢慢砌出符合顧客需求的爐灶,而兒女們也會在本業之餘,幫莊聲作灶。


雙手砌灶 全靠經驗累積
 對老一輩的人來說,一口灶就能勾起許多童年記憶。無師自通的莊聲,靠著雙手認真打拼,逐步累積經驗與技巧。「火路愛順尚重要」,莊聲透露,分辨灶的好壞全看起火時,火路是否通暢。作灶不僅步驟繁複,好的灶不會在灶前冒黑煙,還要能經得起烈火烘烤、耐用,且要看時日作灶等。
 無論是早期的燒柴灶、粗糠灶、煤灶等,到改良式瓦斯爐灶,莊聲都能一手包辦。他的作品幾乎遍佈嘉義市豆腐店,就連知名老店南門燒餅的爐灶,也是莊聲親手打造。而媳婦們在一旁開店賣水煎包,有了公公莊聲親手打造的瓦斯爐灶,不僅省瓦斯費,讓火源更集中,香酥水煎包加上親民價格,也打響了名氣。



↑ 府路里(已更名文化里)社區營造時,特製的識別看板,相當可愛。



↑ 靠著莊聲打造的改良式瓦斯爐灶,媳婦們在店旁賣的水煎包,香味誘人。


更多在地生活資訊/求職求才/租屋跳蚤/旅遊美食,
請速洽嘉義在地報~巨報網站:www.GBO.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巨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