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刊登於巨報1323期頭版 102/1/15~102/1/21


減少中風張力 看這就對啦!


記者/王薏茹報導
 最讓慢性中風患者痛苦的,莫過於張力性痙攣,因中風後肌肉張力變強,造成穿脫衣服、走路等生活上的不便。祥太醫院復健科主任暨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部兼任主治醫師葉書銘,將分享復健科如何幫助中風患者減少肌肉張力方法,協助身體恢復功能。


案例一:局部肉毒注射 也可減緩張力
 去年中風的蕭阿公,當時右半身癱瘓,行動不便。經過醫生解釋,才知道蕭阿公是因中風引起肢體肌肉痙攣,也就是中風後肢體張力較大,造成右腳踝足內翻,影響走路樣貌,而肌肉痙攣現象,也讓蕭阿公的右手掌緊握,不僅影響手部動作與姿勢,也使得家人在幫蕭阿公清潔手部時,變得相當不便。
 「為什麼努力復健快半年,右手右腳恢復狀況還是不夠好?」蕭阿公的兒子,著急的問著醫師。「最重要還是得減少肢體肌肉痙攣,讓張力減少。」醫師接著解釋,其實減少張力的方式很多,根據蕭阿公的狀態,會建議使用「局部肉毒桿菌注射」,較為恰當。
 相對於口服藥物,會使全身肌肉張力減少,可能讓病患覺得無力、嗜睡,醫師建議蕭阿公可選擇局部肉毒桿菌注射,只針對張力強的地方打針用藥,在標準劑量範圍內,不僅效果佳、持續效用可達幾個月,且擁有可逆性、副作用少。缺點是局部肉毒桿菌注射較貴,因蕭阿公中風已達半年且狀況符合健保給付規定,因此建議蕭阿公接受「局部肉毒桿菌注射」,搭配持續復健,蕭阿公肢體張力問題,也因此獲得了大幅改善。


案例二:中風張力強 影響肢體動作
 有糖尿病的65歲周阿嬤,本來就是中風的高危險群。去年不小心腦中風,因為周阿嬤有聽從醫師建議,把握中風前3到6個月黃金期復健,原本中風後講話口齒不清,也逐漸恢復語言能力,唯獨右手張力過強,經過復健訓練後,周阿嬤一直處於布朗斯壯第三級狀態,右手開始有自主動作,但通常是所謂「協同動作」,就是每條肌肉都一起動,一起彎曲、一起伸直,肌肉無法獨立動作就沒有功能可言。
 「醫生,借問幾勒,挖做復健差不多半當,講話是有好足多,阿那ㄟ正手攏安內繃條條,想要拿咪件攏足真歹拿?」周阿嬤將內心的疑惑,一次全說了出來。醫師解釋,因為周阿嬤右手張力過強,但增加口服肌肉鬆弛劑劑量,又讓周阿嬤覺得四肢無力,加上周阿嬤中風已達半年,且符合健保給付規定,因此建議周阿嬤進行局部肉毒桿菌注射,減少右手肌肉張力、痙攣現象。
 「夭壽喔!愛注射喔!麥啦,挖老揮仔郎驚痛捏!」周阿嬤連忙搖頭,喊著說不要,一旁陪同就診的家人,連忙出聲安撫周阿嬤,已是國中生的孫子,也抱著阿嬤說:「阿嬤,哩聽醫生ㄟ話啦!注射時挖ㄟ陪哩,挖足久嘸牽哩ㄟ手作伙散步阿捏~」聽著孫子撒嬌的話,周阿嬤的心也跟著融化了,決定接受醫師建議,使用局部肉毒桿菌注射。接受這樣的治療後,搭配持續復健,周阿嬤右手張力減少,終於能讓孫子牽著右手去散步,歡喜神情溢於言表。


醫師解惑 減少中風張力有撇步
 「中風病患因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常會使肢體張力變強,造成日常生活不便。」祥太醫院復健科葉書銘主任醫師解釋,人透過腦細胞控制,產生各式肢體動作,但中風時會讓腦細胞受損或壞死,少了中樞神經的抑制訊號,造成中風病患的肢體張力增加。
 「每個中風病患,難免會有肌肉痙攣後遺症,只是肌肉張力強弱程度不同。」祥太醫院葉書銘醫師表示,其實頭部外傷、脊髓損傷、腦性麻痺等,都可能出現肌肉痙攣。針對中風患者肌肉張力問題,復健科有許多方式可治療,但無論是哪種方式,都必須透過醫師專業診斷,例如考量病患痙攣程度、使用全身或局部效果、治療方式可逆與否、病患能否負擔價格,甚至是否使用侵入治療等方式,這些考量點,都須視中風病患狀況而異。
 怎樣才能減少中風病患肌肉張力問題?祥太醫院葉書銘醫師表示,「儘管局部注射肉毒桿菌,有助減少肌肉張力,但並非所有中風患者都適用。」醫師葉書銘進一步解釋,注射局部肉毒桿菌的中風病患,本身需擁有自主控制能力,且有張力太強,導致影響生活功能等情況才適用,「更重要的是,注射局部肉毒桿菌後,一樣要積極接受復健治療」!
 接下來,祥太醫院葉書銘醫師將簡略介紹幾種治療方式,讓民眾瞭解醫療上如何減少中風張力問題。至於中風患者適用何種治療,務必由專業醫師診斷,多方評估後,才可執行。
1、藥物治療:讓中風病患服用肌肉鬆弛劑,降低肌肉張力。但口服藥物效果將作用於全身,效力約8小時,會使患者全身肌肉張力下降,副作用為感覺無力、嗜睡。
2、物理治療:搭配「局部電療」或「功能性電刺激」,協助病患學習正確動作。此外,「牽拉」治療更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由復健治療師協助病患被動關節活動,才可避免肌肉、關節攣縮,影響功能。
3、副木固定:利用AFO(足踝副木)或手的副木等輔助護具,讓肌肉張力嚴重患者每天佩戴幾個小時,矯正步態及預防關節攣縮。
4、連續石膏固定:用石膏固定病患手肘能伸展的角度,每次打石膏時都慢慢調整固定角度,解決肌肉與關節攣縮問題。
5、局部肉毒桿菌注射:針對張力強的部位局部注射肉毒桿菌,在標準劑量內由醫師施針,有助於解決局部張力,效力可持續幾個月,擁有可逆性、副作用少,缺點是價格較貴,若要健保給付須符合事前審核相關規定。
6、侵入式治療:以ITB療法(椎管內輸注巴氯芬),在病患脊椎管內放置儀器,讓肌肉鬆弛劑直接作用於脊椎內,但須病患配合度高,定期回院追蹤,且手術植入價格較貴。
7、背根神經切除:也是一種侵入式治療,利用手術切除部分背根神經,適用於腦外傷或脊椎損傷嚴重者,且經過其他療法後皆無改善,是最後一步的治療,因為神經切除後就無法回復,需經過醫師多重評估、治療後才可執行。


祥太醫院
呼吸照護、復健治療、護理之家、洗腎中心


復健科主任醫師葉書銘
經歷: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部兼任主治醫師、前署立嘉義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等
地址:嘉義市延平街490號(舊酒廠對面永和街口)
電話:05-2230398


更多在地生活資訊/求職求才/租屋跳蚤/旅遊美食,
請速洽嘉義在地報~巨報網站:www.GBO.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巨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