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刊登於巨報1345期六版 102/6/24~102/7/1


褚士瑩:十樣人生禮物,你擁有幾個?


記者/王薏茹報導
 國際NGO(非政府組織)工作者暨知名公益旅行家褚士瑩,今年6月5日受邀至嘉義縣創新學院,以「給自己十樣人生禮物」為題,從多個面向鼓勵大家,活出自己熱愛的生命地圖!如同甘地所言,「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成為你在世上想見到的改變)」。想要有美好人生,就從改變自己開始。


褚士瑩小檔案
現職:國際NGO工作者、作家、公益旅行家、多個國際非營利組織顧問
學歷: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埃及開羅大學新聞研究所、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畢業
著作:《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年輕就開始環遊世界》、《每天多愛地球一點點》等超過40本以上著作
簡介:褚士瑩出生於高雄,在國際非營利組織(INGO)工作超過10年,崇尚健康自然生活方式,愛好戶外運動。從17歲開始過著游牧民族生活,足跡遍布緬甸、烏茲別克、土耳其、北非等80幾個國家,會英文、西班牙文、日文、韓文、泰語等10種語言,曾拍過廣告、主持電視及廣播節目。他覺得全宇宙最友善的是台灣人,全世界最好吃的食物是芒果,每次去都讓他很快樂的國家是巴西。


→ 國際NGO工作者 褚士瑩


擴大舒適圈 接受陌生善意
 足跡踏遍世界各地的褚士瑩,鼓勵大家趁年輕時,一定要到海外居住至少三個月以上,從中獲得至少一件可改變人生的事。「每個旅者都會學到接受陌生人的善意」,為何我們不能當別人生命中的陌生人,當下釋出善意呢?
 當褚士瑩問起大家是否有到國外長住經驗,台下聽眾有人因曾住在印尼,變成勇敢、不怕改變、不會連小事都很掙扎的人;有人則是在澳洲半年後,回台變得更懂得喜愛現在的生活;更有阿伯分享曾為了學音樂,到維也納住了3年,想不到音樂目標沒達成,反而學了做人道理,變成對人與人間的相處更有信心。
 褚士瑩表示,台灣人出國總怕東西丟了,無法信任陌生人,但外國人卻是大喇喇的把東西隨意擺放。他又透露,當你我身在台灣時,從不覺得自己是種族歧視很深的人。但你知道嗎?彩色筆中的皮膚色,就是種族歧視。
 原來,我們都在不自覺間戴上有色眼鏡,看外來的人。學著當別人生命中的陌生人,並釋出善意。如同來台工作的印尼幫傭,會從口袋中拿錢出來幫助台灣乞丐,學著在當下就給予陌生人幫助吧!


1個運動+10個好友 陪你一輩子
 「擁有一個可從事一輩子的運動,能幫你保持活力與自信;擁有至少十個值得交往一輩子的朋友,老時才有伴!」褚士瑩表示,一輩子的運動需符合自己可獨立完成,也可很多人一起完成。運動是永遠的健康保險,能幫你保持活力、提升自信、自動自發、排除負面思考。
 「好朋友會隨年紀增長而慢慢減少」,當褚士瑩問聽眾「你現在有至少5個想交往一輩子的好友,請舉手」,結果現場300多名聽眾中,舉手者還不到半數。褚士瑩隨後表示,「來得及的話,請擴大自己生活圈」,到老時身邊才有許多好友陪伴。
 根據美國統計調查,每對男女結婚,雙方都會失去2到3個最好的朋友。這不是鼓勵不婚主義,而是要認清當A和B、A和C是好友時,B和C不一定能因A的關係,也成為好朋友。褚士瑩也提醒大家,「千萬不要找最好的朋友出門長途旅行,除非彼此有心電感應」。當好友24小時、365天都在一起時,因生活習慣、價值觀不同,必定會翻臉。「與朋友出門旅行,是一門高深藝術。」長途旅行時,請找第二好友。


持續學習和閱讀 培養美學概念
 褚士瑩感嘆,「台灣小孩容易把唸書、看書,跟考試聯想在一起」。根據統計,台灣人平均一年買2至3本書,誠品會員平均一年買10本書。褚士瑩認為,「每本書都是世界的窗戶」,書中有各式各樣的生命,通向別人生命的窗口。
 褚士瑩表示,養成看真正書籍的習慣,別只挑自己喜歡的書看,或透過讀書會去看別人選的書,強迫自己接受可能不會嘗試的書。持續學習和閱讀,可增加知識、自主思考、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就能為自己帶來好的循環。
 此外,褚士瑩也建議趁早培養對美和藝術的欣賞能力。他透露自己的美國友人愛古典音樂成痴,家裡堆了滿滿一屋子的古典音樂。這讓他的美國友人每天都不無聊,每天都有期待的事可做。
 「一個人的美學概念,會表現在生活中許多細節。」為何小朋友喜歡去動物園、遊樂園,卻不愛去博物館?褚士瑩提醒父母,除了自己要有美的欣賞能力,也要讓孩子趁早培養美和藝術欣賞能力,因為「這關乎於你一輩子會不會無聊」。若不想變成只會轉遙控器的老人,記得趁早挑個可做一輩子,且博大精深、自己喜歡又不無聊,可廣大探索的美學領域,藉此提升自我生活美學。


面對死亡 才懂愛的力量
 「失去一個最愛的人,陪伴他走人生最後一程,且從此活兩人份的生命。」褚士瑩表示,失去與愛的能力是一體兩面,若從未失去,就不會知道自己愛的能力多強大。人活著就是死路一條,但「生命對生命的責任,是全年無休」。
 褚士瑩透露「台灣缺乏生命教育」,他曾在書店看見一個小孩,正在看有關死亡的青少年讀物,結果孩子父親看見後,立刻將書從小孩手中抽走,要孩子別看負面東西。試問,不讓孩子接觸死亡、失去,真的是為他著想嗎?
 「對生命責任有清楚認知,才不會產生巨大問題。」褚士瑩舉例,小時候養蠶寶寶,不管你養得再好,終將面對死亡,但過程中你會學到生命是一種責任,就像養寵物時也一樣。體會生命是無可推託的責任,接納生命的擁有與失去,也能知道自己愛的力量有多深、多強大。


趁年輕必做的10件事
資料來源:褚士瑩
1、到海外去長住至少三個月,擴大舒適圈
2、找到一個可從事一輩子的運動
3、至少有十個值得交往一輩子的朋友
4、趁早培養對美和藝術的欣賞能力
5、永遠不要失去學習和閱讀的習慣
6、不要害怕生命的失去(生命教育)
7、至少給自己一種專長,成為某種專家,什麼專家都可以(無論冷門與否)
8、「我」就是世界的禮物,開始喜歡自己
9、學習用雙手製作東西(從動手中學習)
10、隨時隨地可有效、輕易、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 演講後,褚士瑩親切解答讀者提問



↑ 聽眾阿伯分享到維也納住三年想學音樂,反而學到做人道理,讓人印象深刻。


更多在地生活資訊/求職求才/租屋跳蚤/旅遊美食,
請速洽嘉義在地報~巨報網站:www.GBO.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巨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