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刊登於巨報918期)95/11/24~11/27


記者/謝昀蓉專題報導
 剛落幕的雲林國際偶戲節活動,是否曾牽動您的懷舊之情?對許多五、六年級的人來說,小時候準時打開電視收看布袋戲,是最難忘的回憶。當然現在有專屬布袋戲迷的霹靂台灣台,還可租借霹靂的DVD,偶爾在籌神廟會,也能看到布袋戲的露天演出。但,您對布袋戲的了解有多少?不如現在一起來探究。


 


 


雲林國際偶戲節花絮:
想要參觀雲林的國際偶戲節,還要等兩年。不過,現在先來瞧瞧今年偶戲節的概況吧!



【萬象館】



【掌中館】



【故事館】


※在虎尾舉辦的國際偶戲節,靜態展覽分為萬象館、故事館、掌中館。



偶戲節邀請不少表演團隊前來演出,吸引許多幼稚園小朋友。



虎尾科技大學的角色扮演社團也前來助陣!這兩位可是很受觀眾的歡迎喔!


 



 



 


想要自編自導自演布袋戲嗎?沒問題,花點銀子就能把戲偶買回家。


 



布袋戲大事紀


日據時期﹝西元1895~1945年﹞
●政局動盪不安,必須核准才能演出,且融入了大量的東洋文化。


民國三十年代﹝西元1941~1950年﹞
●民國36年發生「228事件」,政府全面禁止外台戲的演出,內台戲也受到監視。


民國四十年代﹝西元1951~1960年﹞
●政治陷入黑暗恐怖,布袋戲團全都上演反共抗俄的戲碼。
●民國44年,逐漸恢復為歷史故事,不過演出的主題需有教忠教孝的劇情。


民國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西元1961~1980年﹞
●民國59年,五洲園黃俊雄以「改良之金光布袋戲」在台視播出「雲州大儒俠」造成全台轟動。
●民國63年,電視閩南語布袋戲遭新聞局禁演。


民國七十年代﹝西元1981~1990年﹞
●民國71年解禁,但電視布袋戲逐漸走下坡。
●民國78年,黃俊雄自組「美地塢廣播電視節目錄製有限公司」,以錄影帶的方式經營布袋戲節目。


民國八十年代﹝西元1991年~﹞
●內台戲已完全絕跡,而外台戲也只剩下一百多團。
●布袋戲錄影帶也漸漸地嶄露頭角,由黃俊雄之子黃強華、黃文擇兄弟所製作的「霹靂系列布袋戲」,又造成另一波的轟動。
●民國84年,黃家成立「霹靂衛星電視台」。


參考資料:吳政恆所著的「漫談臺灣布袋戲的發展」


 


布袋戲二三事
●台灣擁有數量最多的布袋戲團的縣市-雲林縣(約有200多團)
●布袋戲的別稱-偶戲、掌中戲
●台灣偶戲藝術的三大主流-布袋戲、傀儡戲、皮影戲,其中以布袋戲最為普遍,也發展最快。
●霹靂布袋戲的前身為-五洲園


 


布袋戲的典故
 你知道布袋戲是誰發明的嗎?傳說是明末清初的泉州士子梁炳麟。他因為一再名落孫山,所以到廟裡祈福,當晚就夢見仙公在他的手心題上:「功名在掌中」。梁炳麟以為是考試必有「掌握」、「易如反掌」之意。沒想到再次落榜,以為是神明戲弄,就斷絕了考試當官的念頭。偶然見傀儡戲演出,於是自雕木偶,以手代線操弄,更見靈活,再藉由稗官野史,編造戲碼在鄉里之間演出,還造成轟動,竟然因此致富,這才悟出「功名在掌中」的寓意,並稱此為「掌中戲」。而掌中戲遍布閩南各地,俗稱布袋戲。


 


 



戲迷推薦
徐先生 自行創業 33歲
戲齡:23年


 我從10歲左右就開始看布袋戲了,更是霹靂布袋戲15年的忠實觀眾。早期的布袋戲闡述古今歷史,演的是忠孝節義的故事,例如關公的桃園結義、文天祥的正氣凜然、三國演義的鬥智鬥力,都是非常膾炙人口的劇碼。而且現代的布袋戲,又結合科技燈光效果,強調視覺感受,連人物都講究特色,甚至角色也打俊男美女牌。不但走創新路線,還結合東瀛、歐美、外星人、異空間,有時以佛道儒為主體,加入苦集滅道的佛理,豐富的內涵真令人拍案叫絕。感謝霹靂團隊能繼往開來,承先啟後,並讓它進一步呈現出現代感,才沒讓此珍貴的傳統文化,出現斷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巨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