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刊登於巨報1340期六版 102/5/20~102/5/27


瞿友寧:不放棄,就愛挑困難路走!


記者/王薏茹報導
 人如其名,像維尼熊一樣可愛的導演瞿友寧,於今年1月到嘉大蘭潭校區,以「拍出心中的故事」為題開講,分享導演的創作心路歷程。除了分享如何摸索自己是誰,透露歷經人生低谷與高峰時,唯有不放棄,才能幫助自己過關斬將,鼓勵大家持續為夢想努力。


瞿友寧小檔案
綽號:維尼
星座:天蠍座
學歷:世新三專電影製作科畢業(即今日世新大學)
職業:電影、電視劇導演,氧氣電影有限公司負責人
近期事蹟:2012年執導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獲金鐘獎戲劇節目導演(播)獎等7項大獎
電視作品:誰在橋上寫字、薔薇之戀、惡作劇之吻及2吻等
電影作品:街頭石子、假面超人、親愛的奶奶等
備註:瞿導另有多部編劇、MV作品



↑ 瞿友寧導演用輕鬆方式,分享工作與生活。


從模仿,找到自己的創意。
 「模仿不是抄襲、重製,而是鼓勵大家從模仿中,找到適合自己發揮的事。」知名導演瞿友寧表示,透過學習、模仿,可幫助自己扎穩根基。生於單親家庭、沒有兄弟姐妹的他,因小時候奶奶同事常會送電影招待券,讓他從國小一年級開始,放學後就常往電影院跑,加上當時電影院不清場,一部電影常可看好幾遍,也讓他從小愛上電影世界,甚至相信電影中的人物真實存在。
 瞿友寧導演回憶,約7、8歲時,某天跟母親一起到戲院看《魂斷藍橋》,女主角就是主演亂世佳人的費雯麗,在戲中衝向卡車,結束生命的那一幕,讓年幼的他在戲院放聲大哭,久久不能釋懷,也因此覺得導演是破壞者,內心起了想當男主角念頭。只是隨著慢慢長大,知道自己胖胖的維尼熊樣貌,當不了男主角,轉而投入導演行列。
 「電影是第八藝術,是一種複合藝術。」瞿友寧表示,因為從小對電影的喜好,他也常接觸與電影的相關事物,例如音樂、美術、攝影、表演、看畫展、看舞台劇、聽音樂會等,加上後來進入世新學電影製作,無形中慢慢累積影像創作能力。人生的階段從知道、學習,轉化成模仿、創作,才能在大量廣泛學習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創意。


從全台最低票房,到金鐘獎導演。
 不說你或許不知道,瞿友寧大學時曾得過三次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每次獎金有30萬,當時得獎的都是李安、陳玉勳、林正盛等導演,這對一個學生來說,氣勢自然不言而喻。
 25歲時,瞿友寧拍了人生第一部電影《假面超人》,卻成了台灣當年最低票房電影,只賣了4萬9千多元。看著觀眾反應不佳,加上影評人直言「台灣電影就是被我們這些人搞爛」,這讓瞿友寧從高處跌落谷底,整整有6年不敢拍電影,變得孤僻又負面思考。
 儘管跌落谷底,仍不減瞿友寧的導演夢。不管是為了讓《假面超人》在華納威秀(今威秀影城前身)上映,以靜坐抗議且寫英文信到當年華納澳洲總部,才爭取到放映機會,或在票房慘賠後,改拍紀錄片等,都能看見瞿友寧對導演夢的堅持。
 「因為拍了泡泡龍羅佩菁紀錄片,對人生有了不同看法,才讓我從孤僻變成想擁抱更多人。」瞿友寧透露,看著羅佩菁從自閉到面對上萬人演講,讓他對人生有更大體悟。陸陸續續拍了電視劇、電影等作品,從工作中及影迷身上獲得的情感回饋等,都讓他堅定執導的熱情。瞿友寧笑著說,儘管自己的每部電影都間隔5、6年,需要拿房子抵押,拍完後再努力賺錢,還完債後再拍,「但我仍要挑難的路走,這樣才有過關的感覺」!


導演小故事
 瞿友寧導演演講後,送給第一位提問觀眾特別獎品「喜年來蛋捲」。瞿導小時候,因母親曾不准他吃蛋捲,他就找機會偷偷把蛋捲膠帶撕開偷吃,接著再把膠帶封好。突然有一天,他發現蛋捲不見了,原來是不知情的媽媽,把被他偷吃到只剩最後一層的蛋捲,當成禮物送給別人,也成了瞿導忘不了的童年偷吃記憶。



更多在地生活資訊/求職求才/租屋跳蚤/旅遊美食,
請速洽嘉義在地報~巨報網站:www.GBO.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巨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